指南与共识 |《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EUS检查与评估

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作者:英美达    浏览:24

随着于内镜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检出率大幅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本版本更新主要结合国内外内镜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在原有共识的基础上对近年新的证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关推荐意见,以期对内镜诊治SMT临床决策的制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推荐意见。

其中,专家共识指出EUS是诊断SMT的一线检查方法,可以提供病变来源、 壁内或壁外位置、大小和形状、回声、血管和相关淋巴结病变的信息。通过这些特征评估组织学甚至恶性潜能。


白光内镜联合EUS评估SMT的效果

 推荐意见 

EUS可以在常规白光内镜的基础上观察病变的内部回声、来源、异质性、生长方式和血管的关系等,可以初步提供病变的良恶性信息。推荐所有SMT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EUS)作为术前检查。(98%的专家赞同)


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评估价值中提到通过CTMRI对肿瘤进行分级、治疗和预后评估,对怀疑具有潜在恶性或瘤体较大(直径>2cm)SMT建议CTMRI评估。

在正常检查情况下小于2cm的黏膜下病变可选择小探头超声内镜(mEUS),大于2cm的病变则无法有效探查,受限于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矛盾,常规临床场景下仅能清晰评估2cm以内的黏膜下病变,对较大病灶存在探查盲区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英美达自主研发的7.5MHz高频探头突破了mEUS常规探测深度的局限,通过创新型换能器设计与信号处理算法,可对3.5cm的黏膜下病变和周围组织及血管浸润特征进行清晰观察及诊断,有效填补了消化道黏膜下大体积肿物精准诊断的技术空白,更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提升消化道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为消化道肿瘤诊疗的"第三只眼",mEUS融合内镜直视观察与超声穿透扫描的双重优势,既能精准辨识病变表面形态学特征,又能够通过超声扫描获得消化道各层的组织结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对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

因此,该技术被国际抗癌联盟列为消化道肿瘤诊疗指南的常规检查手段,并推动着肿瘤精准分期的技术革新。